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The Mentalist 6X08 Red John篇--虎頭蛇尾






我看的美劇, 如The X Files, Prison Break  總愛越寫越誇大, 牽涉到很多權力機關高層人士, 但如何埋尾, 主角如何扭轉大局, 實在好考編劇功力. 綜觀前幾季的The Mentalist , 就知道此劇的編劇們, 善於把Red John寫成一名神通廣大的大反派, 卻沒有好好舖排伏線. 這可能因為美國續訂及取消劇集制度, 令編劇們見步行步.  本來那個"七人名單" 概念不錯, 但仍然有不少漏洞, 因為觀眾發現名單內的七人, 有人是沒有跟PJ 握過手, 何來出現在名單之內呢?



"七人名單" 令劇集掀起了一些高潮位, 大家不斷討論誰是RJ. 編劇們亦故佈疑陣, 可能編劇要給觀眾一個" 驚喜", 所以選擇了一個"出乎意料" 的人物為Red John.  可惜, The Mentalist 不是喜劇, 不是周星馳那種不用理據支持的  " 估你唔到" 劇情.  這是查案片,  要有合理伏筆, 要說服到觀眾, 這人是有能力去跟Patrick Jane鬥, 在前幾季, 大家都見到他如何把Patrick Jane玩弄於股掌之中.  這麼一個角色, 要擁有好大的權力或是財力吧, 編劇總不能只是挑一個不顯眼的角色來充當RJ. 故弄玄虛, 只會令人質疑其合理性, 他有什麼能力組織勢力龐大的BLAKE? 既不是高層, 亦不是富甲一方, 天眼教主BRET 比他更具說服力. 另外, Red John 既然可以利用不同司法機關人員去幹勾當,  今集卻不堪一擊,  Patrick Jane輕易就解決了Red John ?  嚴格來說,  Jane沒有智取Red John, 是Red John自己走出來承認身份. 隱藏了身份這麼多年, 突然出來露臉, 真的自尋死路!!! Red John 的出現, 也沒有解答所有疑團,  編劇不理會其合理性, 只著重於Patrick Jane報仇, 追殺Red John. 實在可以理解網民的不滿.


很多網民追看了這麼多年,  而Jane, Red John 兩個角性都被" 神化"了, 他們的對決, 理應是高明的, 旗鼓相當, 結果雷聲大, 雨點小, 不能符合大家的期望, 失望之聲不絕耳. 其實第三季的結局, 如果把那人說成 "真 " Red John, 反而令Red John那條線, 變得很完美. 可惜 , 編劇們死不放手,  拖拖拉拉, 但心目中卻沒有計劃如何舖排, 結果第六季今集 " Red John" 劣評如潮. 撇開The Mentalist 自圓其說的劇情, 本集, 我頗喜歡Patrick Jane那兩幕 "奔跑"的場面. 第一幕奔跑, 追殺Red John , 像是告訴大家, Jane追尋RJ , 追查了很久, 觀眾亦陪Jane 跑了數年!! 第二幕是結尾, Jane仿佛是奔向未來日子, 告別從前!!  


儘管有多麼的不合常理, 我還是喜歡追看The Mentalist. 首先, 我從來不認為The Mentalist 是出色的查案片, 每次Patrick Jane認定誰是兇手, 就設局令兇手認罪, 談不上佈局精妙. 沒有期望, 何來失望, 哈哈^^.  我只注重看Simon Baker演繹那個內心痛苦, 在人前嬉皮笑臉, 狡猾又風趣的Patrick Jane. 另外, 我喜歡看CBI的團結精神--All for One  . 他們常為Jane, 做一些違反法規的事情 . 今集 " Red John" 亦突顯了這種團結精神. 當中,  Cho真的好勇敢, 跟Abbott 爭論. 如果只靠Lisbon , Jane真的逃不了.  Cho對朋友同事, 義薄雲天, 又有自己的堅持, 這樣好的角色,  絕對要保留至此劇終結!! Lisbon 對 Jane的信任 , 可以連鎗也給了Jane, 難怪Abbot 用上" your  boyfriend " 的字眼.  我本身喜愛Prison Break , 所以看到" C- note" 扮演Abbott, 感到很親切. 當初, 我也是因為 " veronica" , 才看 " The Mentalist ", 後來則因為Simon Baker的演技, 而繼續追看.  值得一提是Lisbon借鎗那一幕, 看到很多網民認為Jane欠了Lisbon一個擁抱. 我絕對同意.  Lisbon此舉是奉上了自己的前途, 分分鐘變成共犯, Jane 把Lisbon的幫忙, 看成好像是理所當然. 過去這麼多季, Lisbon對Jane的付出, 對Jane的縱容, 暗中存在了兩種關係--母子及情人.


Red John死後,  下集 " The Mentalist " 會從新洗牌,  Van Pelt , Rigsby離開, Lisbon , Cho保留, 而Abbot會變成常規演員. 看來Abbot 會比Bertram 聰明. 又會有新女角加盟, 宣傳片寫 New Mentalist, New Jane, New Life....我會抱著好奇心態, 究竟Jane的新生活, 他的人生態度會變成怎樣?  他跟Lisbon的關係會否邁進一步? Jane會如何回歸查案行列?  還有, 雖然Red John死了, Blake的組織應該仍然存在, 編劇們應該都要交代一下, 否則就是捉到鹿, 也不懂得脫角.


PS: 明珠台今晚仍然播映第五季The Mentalist, 所以我亦無理由在這裡寫誰是RED JOHN.

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我追看的美劇 9月至11月 2013年

我追看的美劇九尾, 十月已經回歸, 看了數集. 其實沒有什麼驚喜.


NCIS-- 首兩集, 交代ZIVA 離開, 我真的有點捨不得ZIVA, 因為她既強悍, 亦感情豐富, 跟GIBBS 的隊員好有默契及火花, 她離去的幾集, 突然覺得NCIS 有點乏味.現在新加入的女將ELLIE, 有衝勁, 令NCIS 增添了點朝氣, 活力. 然而, 由於我還是在懷念ZIVA中, 所以暫時不可以完全接受ELLIE. 何況 ELLIE 不依規則的查案方式, 這樣的角色, 美劇比比皆是. 不算太特別吧!


The Mentalist--今季首八集集中查出誰是RJ, 網上亦引起不少討論, 香港時間, 明天星期一早上就知道答案. 劇情雖然有些不合理, 但好多TWIST及衝擊, 令我重拾追看The Mentalist 的熱情. 網上也熱烈地討論, 及好多所謂的 " 劇透".


Arrow--今季延續上季的模式, 故事採取雙線發展, 現在及五年的島上生涯. 今季不用跟著LIST 去對付壞人, 故事的發展空間明顯擴闊了. 更多的人物出現, 更多意料不到的劇情, 例如
Sara的出現, 絕對是一個Surprise !! 而Arrow要面對很多厲害壞人, 如Brother Blood, 喪鐘, Macolm Merlyn, Isobel等等, 這些伏線絕以可以用幾季來交代. 當然少不了, 女生喜愛的愛情故事, Oliver身邊的女生多的是, Shado, Sara, Laurel , Isobel , Helena...而很多FANS 喜歡Olicity. 我是其中之一! Felicity 很能幹, 又能夠體諒到OLIVER 處境, 說話時偶然會詞不達意, 很討人喜歡. 相反,  Laurel ....真不明白, 她以前演SPN 都沒有那麼瘦. 而劇情的發展, 亦令Laurel這角色, 讓人感到煩惱.


Supernatural -- 真的是為了DEAN, SAM 兩兄弟而睇, 劇情重複再重複,  今次是ZEK 上了SAM的身體. 不過, 都感受到編劇的苦心, 刻意減少angels, demons的部份, Cass變成了正常人. 但Cass學習過人類的生活, 頗有喜感. 劇集本身回歸基本 " saving people , hunting things ".  最新一集,  捉鬼之餘, 亦有閃回DEAN 一段年輕往事, 又再次體現 DEAN為了SAM的犧牲精神, 相信這類情節, 滿足了不少SPN FANS .  睇SPN, 就是為了他們的兄弟情 !!!


The Vampire Diaries--我就是那種, 又要睇, 又要鬧 !! Silas這個上季大BOSS, 今季很快就死了. 劇集立刻又製造一個神秘組織出來....TVD 永遠都有更大的BOSS, 然後好兒嬉被死掉. Silas, Amara 原來是帶出一個 "命定" 信息. 這也是美劇的公式之一" fate" "destiny" . SPN, FRINGE 也有這樣的概念, 但往往, 命運都能改變的.Stefan受苦寫得多了, 今次輪到Damon. 人物關係混亂, 性格一團糟已經可以概括了.  唯一令我追看的理由--STEFAN, 由始至終, 他性格如一, 對愛專一.


[轉載] Prisoners (罪迷宮) 劇情大解構

我很喜歡這位仁兄對電影內容的分析及觀後感,  今年睇他分析 TRANCE , 已經感到讚嘆.

而 對 PRISONERS  的深入解構,  啟發了我, 讓我從另一個角色去看PRISONERS

來源: http://onethirdfilm.wordpress.com/2013/11/13/prisoners/

我省略了博主引用 "馬太福音 6:9-13" 的章節 (其實電影內, 主角常說的)

153分鐘的內容,貫穿著下列核心人物的心理描寫,
帶領觀眾找出線索並推理,組織記憶碎片,走出預設迷宮,
能給予互動的空間,並可在電影世界以外繼續去尋思,
就是《Prisoners》(罪迷宮) ,
作為 Denis Villeneuve 首次轉戰荷里活主流的娛樂片,
可以贏得影評及票房同步肯定的原因。

引旨有沉重的道德議題,
內涵卻是漫長、需要忍耐的一趟腦力震盪的遊戲,
到穿梭過不同窄角的迷宮路後,到達終點始發現,
人物的發展,主題的延伸,已到了另一個層面。

(Spoiler Alert: 內文含有大量劇透)

Keller

口中在禱告,迎面是殺鹿,
縱有相信上帝的心志,但仍想將生活一切掌握於自己手中,
未雨綢繆的鹼液,沒有變賣的舊屋,都為了他犯下的罪作預備。

Pray for the best.
Keller是大眾眼中的平信徒,
相信,卻會跌倒,也會後悔,又依然故我地犯錯。
即使嚴刑的迫供,在他眼中是必須的手段,
他亦再不會亦不能理直氣壯地,唸完整篇主禱文。

而未到絕望無助之際,都想靠一己之力去解決所有,
並不相信警察的體制,亦不依賴宗教的法則,
只是在地底,他的力量與智慧都再派不上用場,
就唯有傾盡全心全力,去向天上的父親求女兒平安。

祈禱過後,切換到馬路奔馳趕往醫院的戲份,
女兒的生還,在於父親而言,是放下個人力量的見證。
其實,信徒沒有分類,
凡是在信蒙揀選的,最終都能認清前路並得到寬恕。

Prepare for the worst.
父親看顧女兒,每事都要有所防範,
因此給她紅哨子作危難時呼救之用。
紅哨子,在開首成為女兒失蹤的誘因,
諷刺地又成為父親的最後一個救命機會,
也許,防患於未然,到最後確可救人救己。
當上一個情節是警探與其妻剛在醫院談及紅哨子的下落,
下一幕就是音樂聲關掉,歸於寧靜時,偶爾響著哨子聲,
已是顯然的結局暗示,讓Keller獲救,並承擔其道德責任。



Loki

父親的登場對白來自聖經,
警察的首句台詞則談生肖,
既是引起觀眾聯想主角舊作《Zodiac》(殺謎藏) 的彩蛋 (Easter Egg),
[註: 十二生肖英文譯名為 Chinese Zodiac]
亦表明了他對宗教的態度,開放卻不只信一家之言。

Keller有家人在旁,Loki則是形單隻影的與女侍應調情,
在感恩節的時分,並不身在溫暖的家庭,
還有後來他在男童院/孤兒院長大的自白,
加深了其獨行的形象,同時暗示不為人知的過去經歷。
他頸項及手指上都有著紋身的印記,到底有什麼意思?

在戲中Loki有一句對白說,他可以理解受害人的處境,
最初或可視為警察的盤問技巧,
只是其查案情緒要時常壓抑,終又沉不住氣爆發,
之前逢案必破,這次卻陷入困局,
都似在鋪陳 Loki 的投入過度,或因個人的感情因素。

又要說到路上橫衝直撞,大雨下滴血中不顧一切的失控,
Loki的堅持,是在於職責,還是彌補童年的什麼?
他也許都曾被侵犯,所以對神父咬牙切齒?
他也許曾經被禁錮,所以對綁架過分緊張?
又或是,他曾犯下過錯,才要警惕自己,才會想去補救?

至於眨眼的小動作,
是過份掩藏感情的身體語言表達,還是曾受創傷的後遺?
Jake Gyllenhaal 為其角色背景帶來了戲劇衝突以外的深度。



Franklin and Nancy

同樣面對女兒被捉,同樣作為基督徒,
Keller 直率表露其真性情,這兩夫妻卻仍在偽善,
虔誠於人前,卻置身事外,將擄人虐待罪名全然推搪。

這當然也是人性,救兒心切難免將他人生命放在次等位置,
Nancy 臉上的仁慈,解開綑綁的舉動,
僅是門面儀式上要宣示的愛,
她不讓丈夫插手,俏俏離開不作一聲,就見自私面目,
最後亦沒見承認幫兇,或為 Keller 說項,
他們的角色典型,像聖經所寫的法利賽人,
活現了無風無浪就當好榜樣,
有苦難有試探就屈服作假,表裏不一的模樣。



Holly

另邊廂,
兒子的癌症早逝卻改變了 Holly Jones 與丈夫的信仰觀,
在故事線索上隱藏了夫婦的宗教狂熱可能。

駕著RV派傳單傳福音,
養蛇的習慣可以歸於美國南部部分五旬節教派的傳統,
以「手能拿蛇」去證明屬靈能力,
最終,兩者都成為綁架小孩的工具,
前者載走受害者,後者作恫嚇之用,
當極端的迷信被破碎後,走上相反之路,釀成恐怖的連環悲劇。

黑人與白人夫婦的對比,
就像基督教目前的福音靈恩兩派,
各有各的理據,卻各有各的缺陷,
但故事並非將教徒妖魔化,
只是通過同一遭遇,去探索兩者人性的陰暗面。

但當然,Holly 縱要向上帝宣戰,
卻仍躲不過寂寞的侵擾,
她留住了Alex,在Alex被捉走後,將兩個女孩帶到屋中,
都是按捺不住孤單的表現。



神父

天主教的規條約章,亦在宗教的批判及劇情的推進中扮演重要角色。
他有孌童紀錄,所以引來Loki追訪,
說出了真相,卻被直接無視,
源於其作為神職人員卻有違操守的犯罪背景,早就失去了本來的威信。

這一次,他卻和盤托出了,
有人來告解,神父基於宗教的保密限制而未能報警,
亦不忍去殺人,就將其放進地牢任由自生自滅。



Alex

被指有10歲兒童的智商,卻絲毫沒有與他人的正常溝通能力,
也許是長期受藥物影響之故,也許是多年沒有社交接觸的結果,
他最可憐的地方,在於將車泊到了自己家門外了,卻早已人去樓空。

二十多年前,被拐走的 Alex 在今天的感恩節竟懂得回家之路,
只是媽媽已搬家,若不是 Keller 的濫用私刑,他就沒有最後的團聚,
那是一場諷刺嗎?
警察向其查問真相時,恐嚇若再不說,就帶走其姨姨;
Keller 哄其說女兒下落時,又說「講了就會讓他回到姨姨身邊」,
這些原來只會帶出反效果。

真相大白後,再重溫Alex的動靜就對他有了理解,
與小女孩們其實玩得高興,
對狗隻的殘忍也可能只是源於模仿及學習姨姨。



Bob

身體逃出卻一生都困於永遠解不開的迷宮中,
作為另一位心靈永久破損的受害者,
Bob 既是誤導警方及觀眾的模仿者,又是幫助通往答案的捷徑。

沒有他,就沒有迷宮圖樣的提示,
就不能迅速連結到地牢下,項鍊同樣有著這迷宮的屍體,
Loki 亦不會單看到相架上丈夫的照片,就作拔槍預備。

但他的動機又如何解釋呢?
是尋回失去的記憶嗎? 是單純對當年綁架者的著迷嗎?
還是仍停留在陰影中不能逃脫,一切是其妄想?

爆破受害者家庭,偷走兩個女兒的衣物,
在燭光祈禱會中留下可疑的形跡,
一步一步引導警察們的偵查,是要給他們一起猜迷宮的謎面嗎?
剩下的,就有無數可能,讓影迷們延續思辯與討論了。




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

全民目擊



"全民目擊" 是一部很不錯的法庭片, 局中有局, 沒有冗長對白,  劇情交代清晰俐落. 導演的敘事手法,  巧妙的剪接及出色的演員, 令到兩小時的電影完全沒有冷場. 片初帶出了一個真相, 然後就再推翻那個真相, 接著就是一個大家認為, 值得相信的真相. 直到最後, 觀眾才恍然大悟, 真相原來如此 .  每一個出人意表的轉接, 都借角色去表達出來, 銜接得很流暢. 觀眾可以從檢察官, 辯護律師,  罪犯父親等幾個方向去了解事情, 跟著他們去追尋真相.  而我, 就被本片的結尾所感動 : " 他以自己的性命, 來換取親人的命, 不是要對方偷生人世, 而是希望對方重生. "   .


雖說本片網上已經有得睇, 但我跟爸爸在戲院觀看, 更能感受到情節帶來的張力,  始終在戲院, 還是比較專注去看, 而漆黑的環境, 更能營造緊張的氛圍, 更能感受到演員說話鏗鏘有力.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逃亡大計 Escape Plan


睇過電影shawshank redemption 及電視劇Prison Break , " Escape Plan "  這部逃獄電影變得有點普通. 鬥智力, 用拳頭, 其實每部逃獄片都有的, 只是今次用上 stallone, schwarzenegger, 有些觀眾應該對他們有情義結吧!  stallone表情依然木訥,  慶幸 schwarzenegger 還有點喜怒哀樂.  ANYWAY, 喜歡他們的觀眾依然會睇得好開心, 因為沒有冷場. 不過, 我覺得故事加了一位跟stallone, schwarzenegger 一起逃獄的穆斯林, 別具意義, 危難當前, 不分種族, 不分信仰, 齊心協力去完成一件事, 我覺得電影的視野是擴闊了.  

黑權大狀 The Counselor


本片以冗長的對白來交代一些道理, 例如 " 出得黎行, 預左要還" , "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 對白簡單複雜化, 猶如寫書, 寫詩,  電影前半段, 非常沉悶, 劇情有點難以 "消化" , 雖然知道是" 黑吃黑" 的故事情節, 但仍產生不少疑問.  有點我真的不明白, 為何不殺那名律師, 只殺其未婚妻?  莫非要讓那名律師 " 獻世" ? 交代故事手法, 亦不算高明, 美國很多電影, 都是由起初不同的故事線, 到最後引導至最終真相. 而本片某些對白有點意識大膽, 但又未放盡, 究竟想玩CULT? 文藝 ? 還是怎樣呢?  電影變成不倫不類. 浪費了Michael Fassbender, Penelope Cruz, Javier Bardem, Brad Pitt 等演員.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歲月友情演唱會













"歲月友情演唱會" 很精彩, 讓觀眾見證了他們的友情歲月. 五人在演藝圈中高低起跌十數載, 在演唱會上無分彼此, 誰也搶不了誰的風頭, 各自有表演部份, 最驚喜當然是林曉峰那部份, 擊鼓及後來唱" 海闊天空" 都好有水準. 錢嘉樂自彈自唱 " 同一秒"  好溫馨.  他們不是唱歌班,  但誠意十足. 謝天華跳舞依然可觀, 舞姿亮麗,  鄭伊健那部份有故事性, 牽涉少許打鬥, 其中安排伊健被木箱擊倒的情節, 全場嘩然, 然後配上伊健 " 甘心替代你"  及小春" 獻世", 歌曲動聽, 亦配合情劇.


五位已經成家立室的古惑佬, 各自送歌給太太聽, 溫馨感人.  他們的對話, 除了搞笑, 亦帶點感性 . 陳小春: " 希望跟我喜歡的人再開演唱會", 伊健: " 兩年前, 小春先提議" " 看到草蜢, 其實我們都可以組成一個組合",  林曉峰: " 想再看小春, 天華跳舞", 天華: " 沒有想過可以再次在紅館表演, 多謝這班兄弟..."  其實有些更感性的台詞,  可惜我忘了.


而ENCORE 部份, 五位帶起全場氣氛, 第一首 "感激我遇見" 已經可以全場大合唱, 去到林曉峰的" 海闊天空", 全場歡呼聲非常震撼, 再來一首從未唱過的禁歌" 刀光劍影" , 掀起全場高潮, 最後再唱"校歌" --友情歲月. 非常圓滿.  睇這個演唱會, 不是來聽他們的唱功, 而是一份集體回憶, 正如錢嘉樂說, 他們是值得"保育", 他們在不同的領域上, 帶給觀眾不同的娛樂, 今次的演唱會, 做到很溫馨, 具心思, 甚有誠意, 有點驚喜, 更能帶動全場觀眾情緒,  已經是一個GOOD SHOW !!


PS: 尾場見到 "細細粒 " , 好驚喜!!

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誰調換了我的父親


本片探討的問題, 很有意義. 導演沒有刻意煽情, 只是透過一些家長與小孩的日常相處,  把問題實在地呈現觀眾眼前.  " 誰調換了我的父親 " 故事很簡單, 兩個家庭的孩子被調換了. 故事設定了兩位不同風格的父親, 一位是事業型的精英, 另一位是愛跟孩子互動的平凡爸爸. 一名愛講規矩, 訓練孩子成精英, 另一位注重跟孩子相處. 本片強調 跟孩子的互動及相處, 比起 "血緣"  , "金錢 " 更重要. "親爸不及養爸大",  相處六年的愛, 遠勝於血緣關係. 金錢亦買不到親情, 買不到孩子的愛. 本片是適合一家人去看. 看到精英嚴肅的爸爸逐漸改變, 由只顧事業, 訓練兒子, 面對衝擊, 慢慢想得到兒子的愛, 努力跟孩子相處, 到最後放棄對"血緣"的執著, 這種細膩的舖排, 絕對讓不少觀眾掉眼淚. 而故事亦道出母親跟父親的分別, 在日本看來, 父親還是注重血緣, 母親著重跟自己相處的孩子. 本片起初, 入學面試, 小孩慶多被訓練成, 面試要說謊來搏取好感. 這也反映了日本的讀書問題. 另外. 片內所有演員, 包括兩名小演員, 都非常稱職, 演出自然, 令觀眾容易投入.

百老匯電影中心


小黃本來都發起電影發燒兵團看" 誰調換了我的父親", 但大家各有各忙, 而朋友A 也問我, 會不會一起去看此片. 其實跟朋友, 電影愛好者一起看電影, 是一件賞心樂事, 看完可以分享一下感想. 然而大家約時間, 真的好難遷就. 我倒不如自己一個人去看, 實在沒有耐性夾時間, 下星期六及日, 我又沒有時間看電影. 不想拖得太久了.  今天約了朋友A在旺角吃LUNCH. 午飯過後, 我獨自到"百老匯電影中心" , 看3:05 " 誰調換了我的父親",  坐在我左右兩邊的, 都是一個人看電影. 裝修了的電影中心, 我還是第一次到來. 發現原來明珠台也會在戲院內賣廣告. 發現就算銀幕已播放了片段叫觀眾把手機關掉, 因為個 "芒" 都影響別人. 但我還是看到有觀眾在電影放映期間, 睇WHATSAPP. 而售票處, 第一次來的觀眾, 包括我, 都不知道從哪個方向排隊, 我看見一對情侶, 也如我般, 排錯方向. 座位較以前的舒服.




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詭嬰


梁普智導演寶刀未老,  在營造氣氛, 鏡頭運用, 畫面構思都頗見心思. 本片不大恐怖, 只是公仔的樣子令人心寒. 所以片初, 女主角竟然要保存這公仔, 這情節實在令人費解. 本片為了遷就內地市場, 沒可能有"鬼怪" 出現, 於是所有事情只歸咎於產後抑鬱的幻覺及人的心魔,  這也太自圓其說吧! 如果只是幻覺與心魔, 最後他們也不用搬走吧!  劇本受到限制, 令到本片失去定位. 那首" 不請自來" 幾幽怨, 很配合劇情.